• 合理的饮食结构使腑脏功能合宜(2) -pg电子游戏试玩平台网站

  • 发表日期:2011-06-09 点击 次

      随着社会的进步,食物的种类逐渐增多,烹调技术也日趋精细,人们的饮食已经由原始的果腹发展到品尝鉴赏,且酒类、茶叶等也越来越普及,所以历史上有不少养生学家都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特点,对饮食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做了不同程度的发挥,如明代陈继儒在《养生肤语》中说:“多饮酒则气升,多饮茶则气降,多肉食谷食则气滞,多辛食则气散,多咸食则气坠,多甘食则气积,多酸食则气结,多苦食则气抑。修真之士,所以调燮五脏,流通精神,全赖酌量五味,约省酒食,使不过则可也。”不但指出五味太过对气机的影响,而且还提出了酒升气、茶降气的观点,丰富了中医饮食养生的理论和方法。

     

      饮食失宜是致病原因

     

      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曰:“夫五味入胃,各归所喜,攻酸先入肝,苦先入心,甘先入脾,辛先入肺,咸先入肾,久而增气,物化之常也。气增而久,夭之由也。”认为五味对五脏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,坚持食用某类食物,日久可以补益五脏之气,即“久而增气”;但若过久又会对脏腑造成危害,即“气增而久,夭之由也”。所以饮食养生的一个难点就是要把握时间的长短,维持合适的限度。关于饮食结构对健康的影响,《灵枢·根结》篇有论述,曰:“夫王公大人,血食之君,身体柔脆,肌肉软弱。”提出肉食为主的人其肌肉软弱无力,健康状况较差。一般而言,养尊处优、食物过于精美的人,其脏腑气血的功能常常比较虚弱,因此《黄帝内经》的这种结论即使放到现在也仍然符合实际情况。

     

      《黄帝内经》还有大量饮食失宜导致具体疾病的记载,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说膏粱之变,足生大疔。认为化脓性疾病是因为长期进食膏粱厚味引起,说明《黄帝内经》时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偏嗜肥甘,能够化热生火,形成痈疽疮毒的现象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已经认识到糖尿病、中风等疾病与饮食肥甘有关,谓:“凡治消瘅、仆击、偏枯、痿厥、气满发逆,肥贵人,则膏粱之疾也”。这里的消瘅主要是指糖尿病;仆击、偏枯是指中风。晋代葛洪在《抱朴子》中对饮食五谷的致病规律做了简要概括:“五味入口,不欲偏多,故酸多伤脾,苦多伤肺,辛多伤肝,咸多伤心,甘多伤肾,此五行自然之理也。”说明饮食不当对人体的损伤具有复杂性。

    相关阅读:

   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 copyright @ 2012 - 2019 www.mqwsg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的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

    电话:0370-8550006  地址: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

    邮箱: qq:


    "));
    网站地图